新闻中心
必须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浏览:2897次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14

    本报北京讯(记者李海楠)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业生产出现了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资本不断深化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等特点。尽管我国农业生产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今日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规模经济发展课题组《我国农业规模经济发展及问题》一文。文章指出,长久以来,我国农业是注重产量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这种单纯依靠土地、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农业生产成本高、利润薄等问题,文章指出,由于农资成本、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我国三种粮食生产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亟须提高生产效率,逐渐从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其间存在诸多要素配置不合理,表现为:一是耕地规模小、碎片化严重。二是劳动力的老龄化,且受教育程度不高。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仍有待提升。四是农业融资不足。五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

 

    对此,文章结论认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我国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投入的质量和配置效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利润薄,农民增收困难。因此,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期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文章强调,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可以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永乐微信公众平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