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畅谈食品安全话题

浏览:2824次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09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7日举行记者会,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其中涉及多个食品行业相关热点话题,主题是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谈农业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

  具有良好基础

  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总量达12429亿斤,此前连续3年在12000亿斤以上,说明综合生产能力确实有了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说明主要增长动力来自科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说明田间作业主要依靠机械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到52%。这几个指标说明我国“十三五”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谈农业现代化

  实现三个升级

  转换增长动力

  在现代农业推进的方略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型升级。一是农业经营体系转型升级。我国现在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农业生产体系转型升级,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发挥物质、技术、装备的支撑作用。也就是说,要全面实现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三是农业产业体系要转型升级,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重点是保证实现三个目标,或者说三个任务,就是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

  谈农产品安全

  不能做到零发生

  但要坚决零容忍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农业主管部门来讲,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虽然不能做到零发生,但要坚持零容忍,哪怕是1%的问题,也要尽100%的努力去解决。

    近年来,由于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监管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农业部门对蔬菜、粮食、肉类、鱼类都有监测,监测指标稳定向上。但是问题不能忽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有13亿多张嘴,每天吃的农产品数量非常大,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比例数有问题,都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绝对数。

    全国一天要吃40多万吨粮食、10多万吨肉、50多万吨蔬菜、20多万吨水果,还包括其他东西,加起来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因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国“十三五”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的来说,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老百姓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

  谈乳品

  唱响自主品牌

  提高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国乳业得到长足发展,人均乳制品占有量从2000年的不到8公斤,提高到现在的近30公斤。婴幼儿乳粉奶源实现机械化挤奶、封闭冷链运输,可以保证质量和安全。各项营养指标、奶牛品种、饲草质量也都在改善,乳制品营养和卫生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有的已和世界标准接轨。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我国乳业曾经出现过问题,而且偶尔局部地区还会出一点负面信息,所以市场对牛奶缺乏信心。媒体也有报道,大批国人到国外抢购奶粉。你买人家东西,给人家送钱,人家还限购,这是中国乳业的耻辱。所以,我国乳业一定要振奋,要奋起直追,提升乳品品质,要唱响自主品牌,提高质量,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

  谈转基因

  非法种植属于个案

  有效遏制违规扩散

  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这个高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国家在2008年就批准设立了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方针和农业部在具体做这项工作中的方针都是明确的,可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二是推广上要慎重,坚持确保安全;三是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

    个别转基因品种确实在个别地方有非法种植的情况,农业部门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检查,评估结果是:非法违规种植是个别的、可控的。关于这方面的监管,农业部以及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在重要环节、关键时间,严把研发试验关,包括品种审定关、生产流通关,对非法种植现象,严格执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通过这几年的监管,有效遏制了转基因作物的违规扩散。

  对于最近个别地区查处的个案,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对有关媒体包括有关人士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只要有问题线索,农业部门马上就调查,如果问题属实,马上就处理。在查处中发现,个别地方的转基因玉米获得了国内外的安全证书,并且在国外广泛种植。就是说,其安全性有保证。但是为什么还要查处呢?首先,它违反了我国种子法。种子法规定,种植所用的种子都要经过审定,不可以私自滥种,也不可以私自制种和滥卖品种。其次,违反了专利法,未经允许,种别人的转基因品种,侵犯了别人的专利。再次,违反了国务院制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对转基因种子,从研发到试验、制种、种植,有一套管理规则。所以,不是因为种植这个品种不安全,而是因为违反了“两法一条例”,所以农业部门要严肃处理。概括来说是两句话:一是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上,极少数个人和主体有这种行为,没有发生大面积滥种的问题,因此是可控的;二是农业部门依法管理,只要发现违法违规种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开启议程

  尽快修订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2006年颁布实施的,已10年了。无论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角度看,还是从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来说,都需要尽快修订。目前,农业部已经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将从四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贯彻产管并举的原则,两手抓、两手硬。二是衔接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两法并行、相互补充,同时各有侧重。食品安全法覆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更多的是讲农产品和生产环境。从部门分工和执法分工来看,农产品在进市场、进工厂之前都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的,进了市场、进了工厂以后就由其他部门负责。三是推进全程监管。从农产品来说,产地环境要管,投入品要管,比如化肥、农药,生产过程控制要管,比如标准化。此外还有产地检验检测、产地准出制度,产地追溯,建立全程监管体系等。四是贯彻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从严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农业部门对不讲良心的生产主体要严格惩处。总的来说,一是修好这部法律,二是和有关部门搞好衔接,使农产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完整的体系。

  谈土壤污染问题

  将出台“土十条”

  保耕地治土壤

  在农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后,农业部门有能力、有机会更多地关注土地问题。通过科技措施,通过改善投入品、调结构的措施,来缓解土地生产承载的压力。另外,要进行土地污染治理。通过点位调查发现,我国土壤重度污染也就是1%左右,但是农业部门也要很好地治理。关于南方地区,菜田甚至稻田,包括湖南局部地区的大米镉超标问题,农业部门都在治理。具体的办法:一是控制农业部门的投入品;二是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农业部、财政部和湖南省政府都在共同采取措施;三是进行耕地轮作和休耕,来缓解土地压力。最近,环保部、农业部和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正在制定土壤保护和治理的具体措施,农业部门叫“土十条”,就是要更好地保护耕地,治理土壤问题。

  谈进口大豆

  获国内外

  安全评价

  2015年,我国进口了8100多万吨大豆,第一数量多的是巴西,第二数量多的是美国。从美国、巴西进口的大豆大多是转基因大豆,但都经过安全评价,而且经过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安全评价。美国、巴西大豆也向其他国家出口,一些国家也在种植。本报记者  李松    

  ★记者看两会

  共治食安农为先

  与往年不同,在此次以“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人大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讲的最多的是食品安全。10个问答当中,有6个问题专门或部分涉及食品安全,从土壤环境到农产品质量,从转基因大豆到乳品,从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修订……这表明在“十三五”,我国农业迈向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下,食品安全全民共治行动已经开始。

  在大食品的概念中,农产品占有主导地位。一方面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农产品数量超过一半,另一方面农产品又是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农产品的品质实际上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此次农业部部长大谈食品安全,实际上是把田间地头的安全问题摆出来,把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办法说出来,亮出了农业部门对于食品安全责任的担当。

  农业部部长看到了农业自身的不足,表示农业现代化较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还是短腿;农业部部长也看到了食品工业的短板,指出乳业曾经出现过问题,市场对乳制品缺乏信心。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很大的命题,解答这个命题还得依靠全社会共同担当。

  “为了人民健康,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道出了共治的主题。那就是以健康为根本,以严管为核心,以全程为路径,以放心为原则。这其中,吃出健康的追求提升了,党政同责监管的权威性加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拉长了。农业部部长畅谈食品安全,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农业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会更加注重与食品工业的融合,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措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而源头的食品安全环境改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准必定升级。

永乐微信公众平台×关闭